阿拉伯文化不能成为宁夏的主流文化?
掌握这些知识,攻克TestDaF5级
阿拉伯语考试时间、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通知
在宁夏这样一片由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孕育出的美丽丰饶的土地上,近年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文化现象,即有人居然因为宁夏是个回族自治区,大力打造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亲情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为什么说阿拉伯文化不能成为宁夏的主流文化?
也许,很多人不了解宁夏,但一定知道关于宁夏的这句话:天下黄河富宁夏。为什么会知道这句话呢?是因为这句话里有了黄河,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很少有人不知道它的。
今天,当我们漫步于宁夏银川,依然能听到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秦渠、汉渠、唐渠……分明是至少从秦汉开始,中华各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利用可以引黄灌溉的水利优势,培育和繁荣了宁夏绿洲上的黄河文明,而这正是无可替代的中华文明。
2000 多年前,从四面八方迁来的移民、戍卒,利用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开渠引水,自流灌溉,使黄河水与光热、土地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奇迹般结合在一起,在沙海包围中开拓出西北*大的人工绿洲。
仅在汉代的史籍里,我们就能读到这样一组庞大的数字:汉代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七十二万五千口”;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指今内蒙古包头以西至甘肃兰州附近),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元鼎六年,“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以上史料见于《汉书•武帝纪》与《史记•匈奴列传》,它表明*迟在距今 2100 多年前,宁夏平原迁入大批移民和军垦戍卒,大规模兴建引黄灌溉渠道,成为我国*古老的黄河水利工程之一。
宁夏黄河文明不但年代久远,而且绵延不断。宁夏学者王一鸣教授在相关的解读文章里说:“由于宁夏平原十分有利的引黄灌溉条件,劳动人民治水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以及当地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对黄河水利的极端重视和合力呵护,2000多年来,虽有战乱影响其起落盛衰,黄河文明却仍然绵延不绝。”(新商务周刊《宁夏*史地老师汪一鸣解读黄河文明》,2017.10)
黄河自宁夏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黄河宁夏段约占黄河全长的十四分之一,其中流经引黄灌区的有318公里。金色的黄河水,仿佛流淌着的黄金,顺着河道缓缓地注入宁夏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今天的宁夏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银川市永宁县有着碧波荡漾的万亩鱼塘,鱼塘间的空地上套种着小麦,麦田向着远处延伸又和连绵的水稻田接在一起。现在这里是宁夏平原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就是在宁夏这样一片由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孕育出的美丽丰饶的土地上,近年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文化现象,即有人居然因为宁夏是个回族自治区,大力打造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亲情牌”,实在是让人在好笑中多少感到有些不安。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说过,回族人的民族起源与民族构成,多次非常尊重史实、事实地强调当下回族人与阿拉伯人的血缘关系几乎是微不足道,因为随蒙古人西征东来的阿拉伯人数量实在是太有限,而回族自元开始至明代真正形成,经过一千多年与中华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已经成为*独有的一个民族,在全*不存在第二个。阿拉伯民族是闪米特人的一支,是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语言为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人口约四亿五千万人,无关*回族。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说阿拉伯文化不能成为宁夏的主流文化的全部内容了,还有想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朋友就赶紧戳我们的在线客服了解更多吧!
上一篇: 西班牙:历史与文化的眷顾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