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掌握这些知识,攻克TestDaF5级
德语考试时间、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通知
德国制造的类似传闻不仅在街头巷尾被越吹越神,也确实影响了过去几十年*人在消费时的实际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德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
德国工艺真的一向严谨吗?
德国制造*次广为人知是在1876 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不过和今天印象截然相反,德国制造在*舞台初次亮相得到的评价是「廉价劣质」(Cheap and Nasty)。
在*各国纷纷呈上先进技术制造的精致商品时,德国展区只能尴尬地搬出克虏伯大炮。这个带着宣传色彩的冰冷机器只能引人反感。在展会之后,不仅当时的英文媒体说德国展品「既没有品味也没有技术」,进而指责德国出产整体就是廉价且劣质(Cheap and Nasty)。
「德国制造」花了数十年才刷新了廉价劣质的刻板印象,直到二战后的「西德奇迹」才令人刮目。而*消费者中开始流传「德系神话」的时间更晚。要到改革开放初期,德国企业受邀与*汽车厂商合作时,德国现代汽车产业成熟的现代工业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和产品检测标准,让当时工业水平远远落后的国人开了眼界:
当时*方面无法理解,一个方向盘为什么要有几十个技术指标,还以为德国方面故意刁难。性格严谨的德国人在质量方面是决不妥协的,别的还可以讨论,但质量标准绝不讨价还价。
对国家存有刻板印象的不仅是*人,欧洲人也会互相给对方贴标签。
根据欧洲不同国家的六家媒体共同发起的专题报道,欧洲人给英国人贴的标签是「酒气熏天、衣衫不整的流氓」;对法国人的印象是「懦弱且傲慢」;意大利人「逃税」「妈宝」「没胆」;西班牙的男人「大男子主义」、女人「脾气暴躁」而且*「动不动就搞狂欢节」。这组发表在《卫报》上的专题报道,标题就是《欧洲刻板印象:我们如何看待彼此以及我们对吗?》
而刻板印象,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效力的领域远不止「地图炮」。
「偷懒」的大脑
当观众们看到「绝命毒师」的这个开篇时,有多少人能把这个形象与「化学家」联系起来?
根据1985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传播学教授乔治·葛伯纳(George Gerbner)对电视上的科学家角色及其文化影响的研究显示,在荧幕呈现的各行各业当中,科学家*不善交际,而且,⅙ 的科学家是反派。对比一下我们脑中医生的「冷静」「高傲」形象,这种针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更加明显。
「绝命毒师」开篇的「出人意料」,很大原因是观众的刻板成见与具体人物之间巨大反差。
甚至无需影像,连简单的两个汉字也能触发大脑的「刻板印象」。
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仅为测试者*了不同的女性名字,就让他们对名字代表的女性针对个性特征、个体吸引力等判断。结果发现,测试者认为具有高吸引力名字的人更有个体吸引力,具有更多的积极人格特质,同时人们的交友意向也更加强烈,而名字吸引力低的人则具有更多的消极特质,更少的交友意向。
实验结果证实了名字刻板印象的存在,在此之前也有国外的研究者发现,教师倾向于给名字吸引力高的学生更高的作业评分。
为何刻板印象在人类社会如此普遍?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大脑需要对蛇的窸窣游动和狼的咆哮等危险信号*作出反应,在危机时刻尤为关键,这直接影响了人类生存机率,这是刻板印象存在的生理机制。
人类不断遭遇陌生环境和更多未知信息,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偷懒」的人类为了减少信息处理,节省认知成本,就会自动的将新的事物归于大脑中先入为主的一个群体,认为这一新事物也符合之前对这个群体所有成员的普遍印象,依靠刻板印象做判断就是一条捷径。
以上就是关于德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是怎样形成的的全部内容了,还有想要了解更多资讯的朋友就赶紧戳我们的在线客服了解更多吧!